废柴再利用计划:度过中年危机、改善工作压力、汲取劳动乐趣、提升自我幸福感...

为您汇聚创业、金点子、兼职外快、心理倾诉......各种微信群,值得一试

进入互助群

Try It Plus 再试一次

我害怕我说了之后,他开始权衡利弊,如何和对象谈钱?

对象有说过,他如果挣够一百万就退休,随便找个工作。我其实是比较欣赏积极向上的,对工作有想法的人,但是又觉得好多年轻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不知道要不要接受。我们两家经济条件差距还挺大的,我们家资产应该有大几百万吧,他们家是农村条件,他大学时候学费还有困难,工作之后好一些。其实一开始是我接近他,我以为他喜欢我,我刚好相亲相的很难受,刚好近水楼台,他是我们外包,我以为他喜欢我,我觉得可以试试,我以为他是技术型大佬,其实可能在我的幻想中,如果我很欣赏一个人,我是不在意他的家庭条件的。但是当我真正了解他之后,我们从小的生长环境经历的事情完全不一样,真的很多观点不一样。他知道我家条件挺好的,但是其实不知道有多好,我不知道要怎么跟他说我的家庭条件,我害怕我说了之后,他开始权衡利弊,开始真的不想努力什么的。我想单纯的喜欢上他之后再说,但是好像发现隔着这一层,我没有对他真的有安全感,好难啊

你好,我是心探教练放飞。不为欣赏、只为绽放。 有幸结缘你的提问,感受到了你与男友相处过程中的纠结与矛盾,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你们之间的差异。针对你的烦恼与担忧,我们一起来分享探讨: 🌹1.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所谓的“门当户对” 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国均泯灭,唯有伟大的中国屹立不倒,老祖宗的智慧传承给我们的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功不可没。其中就包括“门当户对”的婚姻观。 门当户对并非单纯指物质条件的对等,而是强调双方在精神、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契合。这一点你也已经逐渐感受到了,也正是你在这段关系里缺乏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我们不排除有一些“凤凰男”,但,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真的深深烙印在他们的思想认知里。 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剧,郭晓东与刘若英主演的《新结婚时代》,他们是大学同学,自由恋爱步入婚姻殿堂的,但“门不当户不对”带来了婚后重重矛盾,以至于走向关系破裂。 刘若英北京土著,郭晓东农村拼打出来的农民孩子,丈母娘对他各种看不惯,尤其郭父母出现在他们的家庭中,更引发了新的矛盾与冲突。 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事情,但婚姻却关联着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的事情。所以婚姻有3个磨合期:两个人之间的兴趣爱好、两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及两个家庭的磨合。 连见多识广的鲁豫到赌神家去做客,也被他们富豪的用餐惊呆到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完全是来自于自己的人生经历,磨合是必要的,但也必然存在无法融合的地方。 这些都是在继续发展感情、深入关系过程中需要考量的。 🌹2.其次,看清自己内心的感受 回看这段感情,你用了2个“我以为”,让我感受到了你对浪漫爱情的期待与追求,像极了童话里“公主”与“王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可以不用考虑世俗观念、不用为三餐而发愁。 林徽因曾经说过徐志摩真正爱的不是她,而是他心中理想化的林徽因,也因此她选择了离开。走到现在能够进行阶段性复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至少可以及时调整方向,更加全面的衡量你们的“匹配度”。 另外,对方说“挣够一百万就退休,随便找个工作”这句话是否有“心机”,这也是需要考量的。你提到了他知道你的家世,虽然不具体,但想了解细节还是非常简单的。 真心的说,赚够100万就退休,仅养娃一项就秒秒钟花光所有积蓄。他真的的是积极向上吗?如果工作只是为了赚钱,如果人生的目标止步于收入,那么,他的价值、人生意义在哪里?你们携手一生的基础又是什么呢? 可以增进沟通交流,共同参与一些活动,比如一起旅游、一起用餐,价值观都隐藏在生活中的细节里了。 女孩子恋爱时,要擦亮眼睛,不是不真诚、不付出,而是感性的同时也要保有一份理性,不至于做了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但愿婚前我知道》是一本恋爱指南,婚姻指导手册,推荐与你。 世界和我爱着你。想要继续沟通,可点击我的个人主页“心探服务与同”,我将一对一与你壹起交流成长。
Image
放~飞

31女,单身,单亲,感觉总是被母亲吸阳气,怎么回事

31岁单身女性,单亲,母亲56岁,感觉也还年轻吧,但是却总是说自己身体不行了,明明她那些症状我也有,甚至更严重。她稍微有点什么检查异常就给我说,弄得我担心没法干正事。下班了一问才知道根本不确定的事情。 每次她对我好,也让我觉得很累,要么是直接打电话到我考研的招生办质疑考试公平要查成绩;要么找不到我,全天下打电话,还给我之前公司打过;要么突然命令我给她报一下平安;要么是我跟她说我需要静心思考规划的时候,催我抓住她随手刷到的工作机会;要么是不顾我租的房子很小,也不问我需要不需要,就给我寄给我一些东西;我也有问题,我总是不忍心直接冷漠地拒绝我不需要的一些“帮助”,搞得我很内耗,很容易和她产生争吵。 我现在很累,还失业了也不敢告诉她,她知道了不知道还会怎样闹翻天。我自己还行,能一步步振作起来去规划下一步。但只要一和她联系就感觉生命力被吸光,基本上都在满足她的需求,真的感觉生活好难,活不下去了。甚至我也和她表达过,感觉会死在她前面,她觉得我在恐吓她。 我也跟她说过很多次,如果她想对我好,就先问问自己愿意不愿意用心了解我的情况和需求,如果不愿意就别做,那不是真正的爱。但没有用,她还觉得我的沟通都是抱怨,是会伤害她的身体,加重她的疾病的。我知道那是我在渴望她的爱。 问她为什么说那么多遍都没用,她说她年龄大了记不得(可为什么她对自己就不一样),还会提到身体又有什么疾病了。或者找其他的理由。比如我胃酸胃炎很严重,她让我吃山楂这么酸的东西去缓解,这么离谱的事情,我觉得她从来没有用心对待过我的疾病才说出这样的话,她就一直狡辩说自己的经验所得。 每次和她沟通,都让我一直在辜负她的好意、自己感觉被绑架、担心她的身体、感觉到不被爱这些痛苦中被折磨。 我就是无法理解,难道真正爱一个人不就是会自发地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吗?难道会做出随便用自己的病痛吓对方的行为吗?明明知道自己让对方痛苦还不在乎。 从这个角度我感觉她不爱我,但从以前的亲密感讲,又觉得爱,真的好混乱。有种被精神和情感虐待的感觉。 我该怎么办啊?

你好啊,这位女士。看到你写下的文字,我能体会到你那种矛盾的心情:内心明明知道母亲是爱自己的,自己对母亲也是有感情的,可是她的种种做法,让你实在难以招架,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即使跟她说过不要这么做了,但似乎完全无效,她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我行我素,你感觉自己的“阳气”都要被吸尽了,到底该怎么办呢?

 

看一看你现在的家庭关系,可以说是母女俩“相依为命”,不知是从你多大的时候开始,由妈妈一个人带的,看上去可能是从你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的。这让她形成了一个习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你身上,即使你早就是个成年人了,也没有改变,仍把你当成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她的附属品,所有行为都要围着她转。当然,她的所有行为也是在围着你转。并且,她内心认为,这都是理所应当的。

 

在心理学上,母亲和你的这种关系模式称为“纠缠型亲子关系”。

 

先看看你母亲的做法,她对你所做的,其实是一种“情感勒索”。一方面,她对你有一种焦虑性的依赖,另一方面,她又想对你控制,随着她的指挥棒行事。这源于她内心缺乏独立的自我价值感,因而造成巨大的不安全感,害怕失去你,或者被你抛弃。

 

在你小的时候,她用控制你行为的方式来解决内心的这些感受,现在你长大了,她还是如此,比如,随时让你给她报平安,干预你的考研、找工作等。当她发现这些做法不像你小时候那么有效,她又改用不停的说自己身体不行了,或者不管你是否用得上,就给你寄一些东西这样的方式,来引起你的关注,维系与你的联系,和你绑定在一起。

 

总之,母亲和你的世界似乎没有清晰的边界,在她看来,你生活的世界就是她的延伸。

 

再看看你的对应方式。对于母亲的这些做法,你是不接受的,但你采取的方式是“针锋相对”地回应,殊不知,这正好跳进了母亲预先设置的模式,也就是说,在这场母女俩情感纠葛的“游戏”中,你对母亲的每一个动作,自以为是拒绝,其实是在一一回应,结果就成了一场纠缠不清的“双人舞”中。

 

造成这一局面,既有母亲的原因,也有你自己的原因。

 

从你母亲方面来看,她的内心有一个“情感黑洞”,本身是缺爱的,并且她的世界里很可能只有你,她把所有的价值感、存在感和安全感,都寄托在你身上。她也无法处理自己的焦虑,就把你当成了情绪的安抚剂。

 

她总说身体不行了,倒也不是假的,但心理学中有个观点认为,身体的病痛,有时是内心情绪的集中反应,她的身体其实是在用这种方式向你呼喊:孩子,看看我,关心我,不要离开我!

 

母亲不是坏人,她是爱你的,甚至她也是可怜的。这一点想必你也知道,只是实在接受不了她的做法。所以,你的内心其实存在着强烈的冲突:一方面,想要对妈妈好,也忘不了之前的亲密;另一方面,也需要自己的独立、被尊重。这就造成一个两难局面:当你拒绝妈妈时,心里会内疚;而当你顺从她时,又会感到愤怒。

 

那么,现在你该怎么办呢?在我看来,你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和母亲的“课题分离”问题。课题分离是心理学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重要理论,由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分清"自己的事""别人的事" 。判断的原则很简单:最终后果由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具体到你和母亲的关系,你需要知道:母亲的情绪、孤独、病痛、不安全感等等,都是她的课题。你没有责任,也没有能力去为她解决。

 

同样的,你的情绪、工作、健康、生活规划等等,是你自己的课题,你有权独立解决,不容她人插手,任何人,包括你的母亲,都不例外。

 

这样说可能让你觉得“绝情”,其实课题分离并不是让你们互相都不管不顾,而是要有“界限”。对于母亲的课题,你可以表达关心,但不必变成自己的痛苦,也无法去替她解决,更不必牺牲自己的课题来安抚她;你自己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

 

上面是处理这个问题的整体原则,在具体做法上,我建议你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一是转变心态,为自己“松绑”。你要明白,母亲行为模式已经固化了,你没有办法通过讲道理、恳求、抱怨等方式让她改变。这看起来有些残酷,但这却是事实。你需要做的,不是“让他明白”,而是“让自己想清楚”,如何更好的行事,保护好自己,并且尽可能不伤害到母亲。

 

二是在和母亲的交流方式上,要改变现在的“纠缠不清”状态,不要再像个小孩子一样,什么事都告诉妈妈,失业这个事你没告诉她,就是个不错的做法。对于妈妈,也要保护自己的隐私,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对于妈妈不分场合地介入你的生活,你可以用“冷处理”的方式,或者温和的拒绝,也就是“态度温和,立场坚定”。比如,妈妈让你吃山楂,你就说“我听医生的,不会吃的。”她给你寄用不上的东西,那就告诉她“这些东西我用不上,也没有地方放,我会扔掉或者送人,不要再寄了。”

 

三是要让自己强大起来,既包括经济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你说自己虽然失业,但能规划好,那就赶紧不受干扰地解决好这个问题。只有经济独立了,才能从容解决各种问题。在心理方面,可以读几本相关书籍,比如《被讨厌的勇气》,是关于课题分离的。如果觉得自己状态比较差,不好扭转,也可以尝试做一下心理咨询。总之,要让自己内心“自洽”,无需和母亲的情感纠缠,也能独立处理自己的情绪、感受,更能解决好“被母亲吸阳气(能量)”的问题。

 

母爱注定是一场分离,不要拒绝分离,让自己独立,然后以独立的姿态,对母亲关注、支持,但不代替,这样,你和母亲都会过得更好。


Image
Fischer-Yu

我害怕我说了之后,他开始权衡利弊,如何和对象谈钱?

对象有说过,他如果挣够一百万就退休,随便找个工作。我其实是比较欣赏积极向上的,对工作有想法的人,但是又觉得好多年轻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不知道要不要接受。我们两家经济条件差距还挺大的,我们家资产应该有大几百万吧,他们家是农村条件,他大学时候学费还有困难,工作之后好一些。其实一开始是我接近他,我以为他喜欢我,我刚好相亲相的很难受,刚好近水楼台,他是我们外包,我以为他喜欢我,我觉得可以试试,我以为他是技术型大佬,其实可能在我的幻想中,如果我很欣赏一个人,我是不在意他的家庭条件的。但是当我真正了解他之后,我们从小的生长环境经历的事情完全不一样,真的很多观点不一样。他知道我家条件挺好的,但是其实不知道有多好,我不知道要怎么跟他说我的家庭条件,我害怕我说了之后,他开始权衡利弊,开始真的不想努力什么的。我想单纯的喜欢上他之后再说,但是好像发现隔着这一层,我没有对他真的有安全感,好难啊

题主你好! 在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感觉你与你的对象还没有触达感情层面,所以,你们只能停留在经济层面来论事。 在谈到钱的时候,你会有所顾虑,想单纯的喜欢上他之后,再跟他说你的家庭条件,这说明,你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的喜欢他,是不是? 而他呢,你感觉他喜欢你吗? 根据你的描述,你说最开始是你先接近的他,你以为他喜欢你,而你刚好还没找到合适的恋爱对象,他又恰好进入了你的视线,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你不确定他是否喜欢你,对不对? 两个还不确定是否互相喜欢的人,能够谈什么呢? 除了感情,可能就只能谈条件了。 此时的你们,可能是互相权衡的。 如果你们之间都在权衡的话,他的权衡,可能是找到了家境更优越的你,就不再需要那么努力了。 你的权衡,可能一是在防御他喜欢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家的经济条件;二是他在拥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后,变成了你不喜欢的不求上进的人。 你说如果你真的欣赏一个人,是不会在意他家的经济条件的,也就不会想到他是否在权衡利弊,对吧? 那是否说明,你是不太欣赏他的? 通过深入了解,你发现你们成长环境不同,很多观点不一样,特别是他说挣够了一百万,就随便找个工作,这不符合你对未来对象的期待。 你希望你的对象是一个积极上进,对工作有想法的人。 而他给你的感觉,是没有安全感的。 在你想跟他上升到单纯的感情层面时,可能就意味着你们中间的那层隔膜,是两个来自不同的家庭需求的不同。 他来自农村,大学时学费都困难,对他来说,最大的缺口,可能是钱。 而你,家庭条件要比他好得多,钱不是你的稀缺品,你想要的是单纯的感情。 这种情况下,要如何跟他谈钱呢? 如果你在意的不是钱,你可能想跟他谈的是感情,但你不希望他在感情里掺杂进钱,所以你要防备他,要跟他谈你并不希望涉及的东西。 至于他对你有没有你所担心的,好像对你来说并不重要,你好像想要确定的是,你是真正的喜欢他,只要你喜欢他,你就不会再防备他,是不是? 那么,我们现在的注意力,就可以拉回你自己身上了。 要不要跟他谈钱,如何跟他谈钱,并不是重点,重点是: 你确定喜欢这个人吗? 你对这个人的喜欢有多深? 如果你不确定,你要给自己多长时间来确认? 想清楚这些问题,钱就不是你们之间的困惑了。 转而要弄明白的,就是对方是否是你的心之所属! 以上。 我是心理咨询师燕归来,祝好!
Image
燕归来

我害怕我说了之后,他开始权衡利弊,如何和对象谈钱?

对象有说过,他如果挣够一百万就退休,随便找个工作。我其实是比较欣赏积极向上的,对工作有想法的人,但是又觉得好多年轻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不知道要不要接受。我们两家经济条件差距还挺大的,我们家资产应该有大几百万吧,他们家是农村条件,他大学时候学费还有困难,工作之后好一些。其实一开始是我接近他,我以为他喜欢我,我刚好相亲相的很难受,刚好近水楼台,他是我们外包,我以为他喜欢我,我觉得可以试试,我以为他是技术型大佬,其实可能在我的幻想中,如果我很欣赏一个人,我是不在意他的家庭条件的。但是当我真正了解他之后,我们从小的生长环境经历的事情完全不一样,真的很多观点不一样。他知道我家条件挺好的,但是其实不知道有多好,我不知道要怎么跟他说我的家庭条件,我害怕我说了之后,他开始权衡利弊,开始真的不想努力什么的。我想单纯的喜欢上他之后再说,但是好像发现隔着这一层,我没有对他真的有安全感,好难啊

您好,我是壹心理心探教练糖糖老师,在提问中看到了你在恋爱关系中遇到的困扰,看得出来,你对他已经发展出较深的情感,担心在考虑现实因素时会破坏彼此之间单纯的情感关系。但是你也应该清楚,情感关系和现实关系之间是存在着距离的,这就意味着恋爱和婚姻之间存在一条鸿沟,如果没有将这个问题解决好,未来的婚姻关系必然会留下较多的问题导火索。 接下来,我就从几个方面来和你一起探讨。 【需要认识到情感关系与现实关系之间不冲突】 很多人认为“谈钱伤感情”,但是真正成熟的人反而越是在好的关系中更要谈钱,这是因为我们需要考虑到人性的因素。我这里所说的人性因素特指一个人为了生存生活而必备的欲望、想法等,比如惰性、贪婪等,这些特质并不是说一个人“坏”,而是人人都有的一种特质。 心理学上来说,这些特质往往隐藏在潜意识中,是被我们拒绝承认的,因为它们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违背。但是一个人想要获得更多更好,这些想法欲望也是驱动一个人努力的底层因素。 因此,如果想要长期维持一段情感关系,不仅是爱情,友情,亲情,甚至是工作合作等,都更应该将钱谈得清清楚楚,只有两个人在谈清楚钱的基础上,才会建立长期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感,才会支撑起长期维持关系的基础。 如果碍于情面不方面讲,或者讲了以后,另一方不乐意,那这段关系也只能说明是很不成熟的关系,结束关系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婚姻的本质建立在经历合作上,而不只是情感的延续】 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讲过:“如果一个人将婚姻作为爱情的延续,那么这将是一段失败的关系。”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为什么现在所谓的自由恋爱离婚率非常高,反而是以前的门当户对的指婚,其离婚率更低。因为前者结婚的基础是情感,后者是经济基础。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收获长期稳定的情感婚姻生活,不得不在一开始就谈谈共同的物质生活状态。当然,我们不只是谈论“你家有多少钱,我家有多少钱?”我们更应该探讨的是两个人之间的金钱价值观,比如这辈子应该多挣钱还是差不多就行,有钱以后是“及时行乐”还是勤俭节约存钱等。此外,还可以交流是否应该给与周围金钱上的帮助或者援助等。 如果以上这些观念,两个人的差距很大,那么未来的婚姻生活也必定是矛盾重重,充满坎坷,最终,再深厚的情感也可能会被“柴米油盐”给磨灭掉,只剩下一地鸡毛。 以上是我的交流,我是糖糖老师,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预约我的心谈服务进一步探讨。
Image
糖糖summer

35,俩儿子,大儿子体弱多病,最近总不上学,怎么办

我35岁,俩儿子,大儿子10岁,小儿子6岁,大儿子体弱多病,最近总是反复不想上学,有大半年了,怎么办呢?

题主,你好,看到了你的问题,感受到你因为儿子体弱多病,不想去上学的事情而觉得困扰,抱抱你,希望你可以感受到一些些温暖和支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行为只是表象,在行为的背后潜藏着很多内在的动力因素,也就是说不想上学,体弱多病或许都只是表象,而在这背后有孩子潜意识想要表达的需求,至于这些需求具体是什么,那就需要进行具体探索了,因为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也不一样。那么,结合我自己8年的工作经验,给到你一些参考方向:


  1. 可以探索一下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体弱多病的?开始不想上学的时候家里有没有发生什么比较特殊的事情?这个背后孩子的心理需求又是什么呢?


因为你提到是有俩儿子,两个人相差4岁,不知道在小儿子出生之前,大儿子的身体状况是怎样的呢?他的体弱多病是否是在小儿子出生后才出现的?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假设,是因为我见到过很多案例,在二胎家庭,老大总是会出现各种问题,要么搞破坏,要么总是生病,要么厌学等等,而这些行为其实都只是为了吸引妈妈的关注,源头在于小的时候,由于二胎的到来,他失去了原有的爱。也就是说,他想要的其实是妈妈或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但是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获得,很多孩子都会通过生病、厌学、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偏差行为来成功吸引家人的关注,虽然说方法是有偏差的,但是最后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不过,他们并不是有意这样做,这些都是无意识的,也就是潜意识部分的动力。


我的意思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这些行为的背后有他的需求,这些需求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我们可以通过和他建立好的亲子关系,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在日常的互动中去满足他的需求,让他知道,妈妈以及家里人依然是很爱他的,他不需要通过这些特殊的方式来吸引关注,而当他内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一般来说,外在的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化。


所以,你可以具体去觉察一下孩子最开始体弱多病的时间,以及在大半年前有没有发生一些影响比较深远的事情,以及孩子平常在家里的一些表达,相信你会更懂孩子,也会发现一些线索或者说这些事情之间的相关性。


2.觉察和孩子的互动模式,看看在亲子互动中自己是否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同时,可以试着进行有效沟通,探索孩子不想上学的核心原因,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他是被理解和被支持的,当他内在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并且有了足够的力量去应对现实中的困难,在行为层面自然就会好起来的。


不知道当孩子不想上学,你和他是如何互动交流的呢?孩子的爸爸是什么态度?孩子在家里是否可以感受到家里人对他的理解,他自己有没有说为什么不想去上学呢?


我曾经有参与一个厌学休学的心理辅导项目,我发现,不想去上学的孩子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不好;有的是因为自己在学习上有太多的挫败感;有的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遭遇了一些重大的创伤……一般来说,都和人际关系以及学习上的挫败感有关。


而这个时候,孩子的确非常需要支持,尤其是心理层面的支持。一方面,他的内在肯定是有刚才提到的心理营养的缺失,需要我们给到补充;另一方面,他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责备和批评,因为在之前他一定是有努力的,只是以他自己的力量无法做到,才选择了后来的回避和退缩(不去上学)。所以,他需要的是我们作为家人对他的理解和接纳,让他感受到我们是和他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在他的对立面,这也是我们建立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可以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当关系建立好了,我们可以听听孩子的心声,听听他的难处,以及他需要我们怎样具体的支持,要知道,这个时候,我们对他的鼓励和信任,就是在给到他力量,而这份力量如果可以从他的内心中长出来,他就有了可以去应对现实世界各种困难(人际困扰、学习、生活挑战等)勇气和自信。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好像很难做到这些,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当孩子能够和咨询师一起探索到内在的动力,解开心结,获得内在的成长,不仅有利于他现在的成长,对于他后续人生的发展其实也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我想说,作为妈妈,我们需要先照顾好自己,不用把所有压力一个人承担,看到身边的支持力量,整合身边的资源,你是可以既照顾好自己又能照顾好孩子的。比如,可以邀请老公一起参与育儿,因为对于男孩子的人格发展来说,爸爸的参与在后期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加入一些支持性的育儿团体,互相学习经验,获得支持;还可以寻求很多专业资源的帮助,学校的心理老师,咱们平台的心探教练、倾听师、咨询师,都是专业资源。


推荐你看《儿童教育心理学》《关键陪伴》。


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Image
湘遇成欢

32岁,女性,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对伴侣的期待?

32岁,女性,自由职业。 恋爱谈了四年多,一开始就跟对方提出要买房子,到现在都没买。 一个半月之前开始,我感到对方一点都不主动,也不愿意参与我们家的家庭互动,跟他说家里的事情的时候,他的反应给人感觉好像跟他没有关系,感觉不到任何情感。 后来没过几天他又以网课压力大为由,取消了我们一周一次的约会,整整一个月都没有见面,只有一次简短的视频,但也只是聊工作。 一周前再次见面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的,但没一会儿就明显感到关系生疏了,有距离感,现在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这段关系,感觉在拖,想放弃。 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解答,帮助我明确未来的方向。

题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练万事如易,我看到你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对伴侣的期待,你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明确这段关系未来的方向,我试着为你答疑解惑。


题主对这段关系的重视,从你的感情时间线就可见一斑,梳理一下题主描述的感情时间线:20多岁开始跟对象谈恋爱,谈到30多岁,这段关系持续4年多,时间也不短了,对象一直没给买房子,似乎对题主来说意味着对象没有跟题主安家落户的打算;一个半月之前,题主感到对方不主动,不愿参与题主家庭关系,甚至感觉不到对方任何情感交流;一个月前,对象取消了一周一次的约会,一个月都没见面,视频只一次也不谈个人感情问题;一周前再见面,题主明显感觉关系生疏,有距离感,感觉对方在拖,想放弃。


从题主描述中,能看出题主对这段关系的紧张和重视,以及题主在这四年关系中飘忽不定的不安全感呈现,题主一开始就希望通过对方买房的方式能够确定两个人稳定伴侣关系,早日安家落户,但对方4年迟迟不买房,加上近日来情感疏离表现,加重了题主对这段关系的不安全感和失去掌控感的焦虑情绪。


题主在一个半月之前觉察到对象不主动,可能之前对象对题主态度是主动的,也愿意谈论和参加到题主所说家庭关系里的,但一个半月之前发生了变化,那么对象在一个半月之前,他的工作和生活、学习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呢,题主有注意到吗?更早之前是否就有对方不主动的迹象,只是在一个半月之前表现得更突显了呢?


首先,题主需要了解两人的婚姻观。关系中两个人感情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受各种因素影响,两个人的感情关系可能会慢慢发生一些变化,题主感觉对方似乎在拖延不想进入稳定的婚姻关系,对于两人一起走进婚姻,题主跟对象有没有好好的畅谈过你们对婚姻的具体想法和目标呢,比如什么时候是你觉得可以结婚的时候,你的对象对他自己的婚姻有怎样的看法和规划。


谈论婚姻观对于两个恋爱中的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婚姻观是一个人人生观的一部分,通过了解对方对婚姻的看法,对婚姻的想法和规划,能看出对方对进入婚姻,深入恋爱关系,以及建立家庭养育后代的意愿、目的和动机,也能看出两个人婚姻观的契合度和差异性,比如题主想要尽快进入婚姻,而对方如果排斥或恐惧进入婚姻,这就是不同的婚姻观。


其次,题主要了解对方对你们关系的想法。题主通过观察对象的种种行为推测对方想疏离想放弃关系,更简单直接的是,题主可以通过直接沟通的方式表达你对这段关系的想法,也听听你对象对你俩这段关系的想法,包括从4年前到现在,你和你对象都各自出现了哪些对这段关系的想法和变化。


真诚得跟对象表达你的焦虑和担忧,从20多岁谈到30多岁,女人的青春是有限的,你希望这段关系能够开花结果而不是耗费4年多的时间后无疾而终,表达你的需求和期待,更重要的是,听听对象怎么表达,他的态度是认真还是敷衍,他对这段关系有怎样的想法,他还有其他想法没有,比如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早结婚,或者还想再找其他更合适的人选,无法跟题主确定婚姻关系等等。


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彼此这些对关系和个人需求想法都是可以谈论的,亲密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的坦诚交流,只有目标一致的两个人才能携手共同合作往同一个方向走。


题主希望降低对伴侣的期待,是否因为害怕对对方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呢,是否能够降低对伴侣的期待,需要题主首先了解自己对关系的期待以及对方对关系的期待,两个人都愿意发展并深入关系,才能促成两个人在关系中的个人成长和情感发展,一段关系也并不因单方面降低期待就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此外,题主希望进一步发展或者找到下一步方向,这是题主的需求,为了题主的需求,题主需要先勇敢前进一步,主动去探索你们的关系,为自己的需求负责,也为自己付出的时间和感情负责,主动拿起你在关系中的主动权,即便对方取消一周一次见面,题主也可以表达自己的失落和担忧,询问和关心对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见面少感情淡的困境,主动为对方排忧解难等等,当对象的知心人,关系的双方都是关系的主人,在一段关系里,当你有了更多掌控感,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也会相应减少。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如需进一步沟通服务,可关注我私信沟通,祝你好运

Image
万事如易🌈

40岁,我也想挣钱或找到自己的热爱,做个快乐的自己

我今年40岁了,是一个特殊孩子的妈妈,已经待业照顾孩子6年,想找到在家可挣钱的兼职,比如写作,或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的事情,想挣很多钱要不就做特别享受热爱的事情也可以

题主,当下好!感恩遇见。 看完你的描述,能感受到你内在的辛苦、孤单、低价值感、低成就感,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抱抱你,我们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1.先关照自己 不知道孩子怎么特殊,听起来你在这6年照顾孩子的时光里很辛苦,很不容易,也很心酸。也许因此放弃了自己曾经的工作和热爱,现在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想要找兼职,“想找到在家可挣钱的兼职,比如写作,或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的事情,想挣很多钱要不就做特别享受热爱的事情也可以”,从你的这一段文字当中,能看到你拥有一些能力,同时在这样的漫长岁月当中,也想要找回自己,而不让自己那么迷茫。当然这一份工作或者兼职能够兼顾到孩子和家庭,减轻一些经济负担,这也是你所期待和渴望的。 进行这样的梳理,不是反对你有任何的想法或者决定,而是帮助你看到这一份想法的背后,你的疲惫,你的迷茫,你的忙碌,你的渴望,你的局限和矛盾,你的纠结和无奈。先关照好自己,再出发,考虑工作或者兼职的事,考虑如何照顾到孩子的事,你会更轻松,目标也会更清晰,你也会更容易抉择,你就不会再那么纠结。 2.关于这个渴望 你内在有这个渴望,那么就有对未来初步的一个轮廓。不知道你对于自己内在这个渴望笃定度有多高,如果仅仅只是想要摆脱目前的这样一个生活,或者是觉得目前的这样一个状态是自己不喜欢的,甚至是自己排斥和讨厌的。那么以这样的一个初心去靠近这样的渴望,动力会不够。所以前面第一条需要你先整理好自己,关照好自己,内在以一个平和、喜悦的状态去向这个渴望靠近,而不是带着内耗,带着反感和排斥自己的心态去靠近的话,两者达成的速度,以及实现的程度会不一样。 无论你的孩子是怎样的一个特殊孩子,无论你在家待业多久,你都完全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去做任何工作,去从事任何你想从事的事情,去活成任何你想成为的样子。如果你爱好写作,你也擅长写作,那么就从写作开始,你会更容易积攒内在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如果你只是觉得写作是一个不错的方向,而你自己擅长的技能不是这一块,或许你也可以先从自己擅长的那一块开始,这样逐步的去行动起来,去靠近这样的渴望。 当然这期间你也会有各种怀疑,也会内在有各种声音,甚至是纠结。所以你最初的初心,你的笃定程度,就能够帮助你摆脱这些声音的影响,直截了当的带着你去往你的目标。 并不是选择你热爱享受的事情,就一定要考虑到它可能挣不了多少钱。实际上两者也可以兼得,就看你怎么想。当然也包括你目前待业在家,是否能够兼顾到孩子和兼顾到事业工作,甚至能有一些收入。这些都是看你怎么想,并不是拥有一项,就只能放弃另外一项。 3.怎么办 你在题目当中提到你想挣钱或者找到自己的热爱,想做个快乐的自己,这一个描述的背后,实际上是觉得目前的状态,没有收入,被困在家里,连自己的爱好也一点点的模糊起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快乐了。如果你继续以这样一种状态照在家照顾孩子,相信你的状态也会无形当中影响到孩子,让孩子也很迷茫。所以无论你是考虑出来工作,还是继续在家照顾孩子,还是两者兼顾。你都需要做的是安住当下。把当下的生活当做一个道场来磨练自己的心性,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看事物的角度。 当你能够面对任何事情都能以一个平和、开放,还有多思维、多角度的心态去思考和面对时,相信你做什么事都能够成功,你的孩子也会因此而影响变得不同。 在这期间学会看到自己内在的情绪,学会梳理,然后写下来。写的过程,你就在逐渐的看到自己内在真正想要什么,你要怎么做,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同时你也会因为自己的书写,让自己的情绪得到流动,你的身心也会变得更加的轻盈、放松和敞开。这个时候,你的创造力也会跟着出来。你会有更多的想法,也会更加有行动力。 其次你也可以找你的家人聊一聊你目前的困惑和迷茫,看看他们对你有怎样的态度或者支持。当然你也可以找平台的倾听师,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都能够给到你一定的方向,给到你一定的动力去开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祝福你越来越好!
Image
坐看云起🌻

总是放不过自己,想不开,觉得自己很没用,我该怎么办

总是放不过自己 想不通 想不开 觉得自己很没用 闹得身边所有人都很不好 我害怕极了这种没人理 可是又期待别人理解我 每天都像是煎熬 一天天过的像一辈子那么长 时间好长好长 我等不到自己死的那一天 我出不去 别人也进不来 我真的好难受 我该怎么办

你好,希望可以和你一起探索一下你描述出来的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首先,我看到你说:总是放不过自己 想不通 想不开 觉得自己很没用 闹得身边所有人都很不好 我害怕极了这种没人理 可是又期待别人理解我 每天都像是煎熬 一天天过的像一辈子那么长…… 似乎,我看到一个没有被满足的小女孩站在门口,在委屈的哭泣,家里的亲人都劝她不要哭泣,却没有人问一问如何帮助她,如何满足她,所以她一直在伤心的哭泣。 家里人感觉无法抚慰伤心的小女孩,便不再理会小女孩,去忙其他事情了。 伤心的小女孩感觉到自己被冷落,只好失落难过的想:是不是自己不够好不够可爱?是自己的感受与需求不值得被好好的对待?是不是自己是错的? 好期待妈妈可以过来抱一抱她,亲一亲她,给予她一些温暖的抚慰和鼓励啊! 你说:害怕极了这种没人理 可是又期待别人理解我 此刻,你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我都听到了。我感受到,你是那么渴望被理解/被爱/被认可,这种渴望是值得被回应的。 我感觉这个小女孩是充满力量与灵性的,她,好可爱啊,你愿意抱一抱她,夸一夸她吗? 其实,她从来都是值得被爱的,是重要的,不是吗? 其次,你说:我出不去 别人也进不来 我真的好难受 你描述的这种具体的感受,心好像,像被困住了,我能想象那是一种多么令人窒息的体验。 你不需要马上逼自己出来,逼自己坚强起来。脆弱在这里是安全的,是被接纳的。你可以给自己时间,慢慢的走出来,也慢慢的去坚强! 感到迷茫,或者不确定,也没关系。人生有时就是需要在这种模糊中待一会儿,答案会在你准备好的时候慢慢清晰。 也许是曾经有过一段经历对你造成的伤害,它是真实的的,它塑造了你的一部分,但绝不定义你的全部价值。 所以,允许和接纳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出来。 就像有时候,很多人都懂得道理,就是做不到一样。 我们的情绪没有被看到被理解被处理,道理是进不去的,更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尝试去接纳自己的情绪,不评判不压抑,和它们待一会,也许它们只是在提醒你:你是珍贵的,值得好好的爱自己! 最后,也许可以尝试和自己和解,成为真实的自己。 这是一条蛮长的路,也是每一个人都需要走过的路。没关系,可以慢慢来,我在这里,理解你陪着你支持你。 可以尝试寻求咨询师老师专业的陪伴和帮助,和给予你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支持。 你能够很好的自我觉察,勇敢的寻求心理学的帮助,你真的很棒哈!相信你可以帮助自己,走出来,看的开,放得下。 世界和我爱着你!
Image
舒雅清正

26女,走在路上总是不自觉扫视异性的部位,如何改掉

我是女性26岁,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个令人尴尬的行为就是走在路上总是不自觉去扫视异性的部位,有时候别人不注意我就直接迅速看一眼,有时候别人迎面走来我就装作整理头发或者寻找东西偷偷扫一眼,我一般对那种相貌、身材心仪会容易有这样的想法,如果看的时候发现很饱满我会感觉突然激动一下下,有时候会感觉有点要有那种反应上来。我以前有一段时间是对鞋,比如皮鞋(穿皮鞋的人必须是心仪的人),也会有这种类似感觉。我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为和想法实在是太令人尴尬了,而且我有时候好像越想不看越会看到,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怎样让自己改掉这种偷偷扫视的毛病呢?

您好,我是壹心理心探教练糖糖老师,看到了你在生活中的想法困扰,对于这样的状态,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这不是一种有问题的行为,我们不应该给自己的这种行为贴上“心理问题”的标签。因为你并没有失礼唐突地看,并且也没有对他人造成困扰麻烦,因此这种行为也并没有“道德”层面的问题标签。 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其实是我们对自己这种行为的排斥心理,以及自己这类行为背后的压抑的欲望。 我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你一些建议: 【觉察自己对这类行为的排斥感和羞耻感】 我们为什么会对自己的这类行为有较强的排斥感和拒绝感呢?可以设想一下,在生活中不少女性选择较为性感的衣着,这也是在通过合理暴露自己的身体部位来获得异性的肯定和爱慕,这种心理活动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甚至是放在整个两性生殖的生物中都是合理的现象。 因此,作为一名身心健康的成年人,我们会对异性的身体部位产生兴趣,甚至是产生生理性冲动都是合理的。只要我们的行为没有给他人带来困扰麻烦,都是可以允许和接纳的。 【看见自己被压抑的欲望和需求】 对于一个身心健康的成年人而言,性需求是正常的欲望和需求,在合理的方式下,我们是应该尽可能满足和释放的。当然,性需求的满足并不是通过与伴侣发生性关系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在生活中与异性的非身体接触,比如女生喜欢的追星,与周围异性的带颜色的“玩笑”,或者只是对自己喜欢异性的欣赏等,这些都是一种性需要自我满足的方式。只不过这些方式所能满足的程度较低,但只要这些方式没有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伤害和困扰都是合理的。 因此,我们需要看到自己是否在自我需要的觉察和满足上还不足,以至于自己会通过更多非接触型方式来满足这部分的欲望。 【最好的方式接纳和看见自己的需求】 其实上面分析了这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接纳和看见自己的需求,我们对自己的这类行为有困扰,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的这部分需求没有被正视和看见,甚至是拒绝和否定这部分需求的存在,而这些需求就像地底的岩浆,一直压抑只会导致更加畸形的喷发。只要我们接纳自己的这类行为,看见和合理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困扰自然就会消失。 以上是我的交流,我是糖糖老师,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预约我的心谈服务进一步探讨。
Image
糖糖summer

我有点焦虑型人格,友谊中想要得到偏爱,总是患得患失

我有一个朋友,她一开始跟我闹掰过一次,当时闹的很难看,她直接把我删了,还是通过共友去问的原因,她说是觉得我太依赖她,让她很有压力 我确实有点焦虑型人格,也很喜欢跟她呆在一起,这点我承认 但是后来她又主动回来找我和好了,因为她说,觉得还是要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看看结果会怎么样 我们这段时间玩的一直很好,也去旅过游,但是就是前天晚上,她聊起了她的一个朋友(我非常不喜欢她,然后因为这个人我们也闹过很多矛盾),因为我们以前说好不要提那个人,她同意了,可是这次她只是把那个人的名字隐去,还是被我一下猜中了。 因为这个事,我又不自觉的说出了我想要跟她更要好一点,但是她又再次重申我们两个在她的心里地位是一样的,我发现没办法得到她的偏爱答复后,也只能说如果是一样的也可以。 可是从前天晚上开始,她就表现出非常非常疲劳的样子,然后白天故意不回我的消息,反而在朋友圈艾特我讨厌的那个人,我主动去跟她聊,她也说自己很忙 我很不舒服,其实我一直感觉到她更喜欢跟那个人玩,那个人给她发一点礼物,她都会发抖音视频感谢,可是我只能被发朋友圈,甚至有时候她会主动艾特那个朋友,我却基本上没有,她和那个朋友互动的次数比我多得多 她现在又有点冷冷的样子了,要不然就是不回复我的消息,要不然就是回复了但是很冷漠,我想起她来找我和好的那天,说如果让她感到被冒犯了她还是会离开,我现在很害怕。 说实话,这段关系也带给我了很多内耗,我总是患得患失,在意她的态度,可能是因为我朋友本来就很少,而她是少有的跟我有共同语言的人,虽然被她删掉的那次,我发誓我再也不要太过在乎她,却还是这样,哎,可能我确实很想跟她一起玩吧

题主你好,我是获得,见字如面。 1.因为在乎,才会有期待和失望 我想这个朋友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她是少有跟你有共同语言的人,在她这里你能够得到理解和精神共鸣的感觉? 或许你对她的在乎,背后就是在乎的这样一种与人有真正联结的感觉。 假设如果现在有另一个人,能够给你同样的感觉,让你感觉自己被理解,和你有共鸣,是不是你的这种焦虑就会减轻一点呢? 但你得不到被人理解的感觉时,当她冷漠的回复你,甚至不回复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你会不会感觉到很失落很受伤,好像一个渴望关心和在乎的小女孩,被人无情地拒绝了。 而当你很难过很受伤的时候,你却无法对此有什么办法,你没有办法去质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是我哪里做了让你不舒服的事情了吗? 因为你会害怕自己这样做会失去她?你因为害怕所以对自己有很多的限制,而这些限制会让你困在一团迷雾之中,你也弄不懂你们的友谊的界限在哪里,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2.曾经的闹掰,或许应该谈得再清楚一些 如果有机会,面对面再聊一聊曾经的闹掰,她感受到的是什么,所以决定删掉你,而你感觉到的是什么。你们之间的感受是否是互相可以理解和认可的。 当她回来又找到你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和想法,你又是如何去面对,有没有把话说开的这样一个过程呢? 通过说开的过程,去了解对方在意的是什么,边界在哪里? 就像你的朋友把你删掉又回来找你,能够看出来你们之间的联结还是很紧密的,你们都有要珍惜这段友情的初心,但在相处中,却因为磕碰导致双方都很受伤。 3.任何关系的维护都需要双方的共同参与 像剃头挑子一头热是不可行的。 你很看重她,因此你在这段友情中的内耗更深,所以你更有动力去探索原因和「改变」。 但是你的任何改变都需要对方的配合才行。 就像你如果希望能够聊一聊你们的关系,但是对方回避,不给你这个机会,你也是很难做到这个改变的。 关系里往往投射的都是自己,好的情况下,通过梳理,既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也能让这段关系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反过来讲,迷失在关系中的你,也迷失了自己。 祝好。
Image
获得

一起抱团,再试一次

加入群聊

鄂ICP备15005958号-11
联系方式:136-3862-2687(同微信)